中药材源远流长,拥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。本文将介绍“棋藤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炮制方法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,带大家领略中医药的博大精深,探寻中药材的神奇之处。
名称
棋藤
类别
药材
别名
棋藤、首乌藤、首乌藤、夜交藤
出处
《本经逢原》 出自《本经逢原》
来源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性状
干燥的藤茎呈细长圆柱状,通常扭曲,有时分枝,直径3~7毫米。表面紫褐色,粗糙,有扭曲的纵皱纹和节,并散生红色小斑点,栓皮菲薄,呈鳞片状剥落。质硬而鹿,易折断,断面皮部棕红色,木部淡黄色,木质部呈放射状,中央为白色疏松的髓部。气无,味微苦涩。以粗壮均匀、外表紫褐色者为佳。
四川商品为干燥的带叶嫩茎。茎细,黄绿色或黄褐色,叶多皱缩。 性状鉴别 藤茎长圆柱形,稍扭曲,长短不一,直径3-7mm。表面棕红色或棕褐色,粗糙,有明显扭曲的纵皱纹及细小圆形皮孔。节部略膨大,有分枝痕。外皮菲薄,剥离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皮部棕红色,木部淡黄色,导管孔明显,中央为白色疏松的髓部。气无,味微苦、涩。
以枝条粗壮、均匀、外皮棕红色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:木栓层为数列含棕色色素的细胞。皮层较薄。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,伴有少数石细胞群,纤维壁甚厚,木化。韧皮部较宽,束中形成层明显;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。髓部小。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。
图片

炮制
清水洗净,稍浸泡,捞出,润透后,切段,晒干。 清水洗净,稍浸泡,捞出,润透后,切段,晒干。
药性
平、温、无毒
味道
甘、苦、涩
归经
心、肝、肾、脾
功效
通络、安神、祛风、养肝、养心、祛风湿、通经络、行经络、消痈肿、补中气、通血脉、养心安神
应用举例
①治彻夜不寐,间日轻重,如发疟:夜交藤(切)四钱,真珠母八钱,龙齿二钱,柴胡(醋炒)一钱,薄荷一钱,生地六钱,归身二钱,白芍(酒炒)一钱五分,丹参二钱,柏子仁二钱,夜合花二钱,沉香五分,红枣十枚。水煎服。(《医醇媵义》甲乙归脏汤)
②治腋疽:首乌藤、鸡屎藤叶各适量。捣烂,敷患处。(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③治痔疮肿痛:首乌藤、假蒌叶、杉木叶各适量。煎水洗患处。(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)
用法
内服:煎汤,2~4钱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 内服:煎汤,10~2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捣烂敷。
注意事项
燥狂属实火者慎服。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棋藤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2 如有侵权,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。
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。
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