驱虫菜

中药材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历经千年发展,积淀了丰富的医学智慧。本文将介绍“驱虫菜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炮制方法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,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神奇之处,探索中医药的博大精深。

名称

驱虫菜

类别

药材

别名

蛔虫菜、乌菜、石疤、美舌藻、岩头菜、岩衣、竹环菜、提藻、鲁堤菜、驱虫菜、石疤、鹧鸪菜

出处

《纲目拾遗》 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《漳浦县志》:鹏鸽菜,生海石中。散碎,色微黑,小儿食之能下腹中虫。

来源
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
性状

性状鉴别 藻体黑色,扁平,叶状,长1-4cm;具有不规则叉状分枝,节间狭长,类圆形,节部缢缩。叶片中央有明显的中肋;中肋分枝点常有次生副枝,有时生出毛状根。膜质。气腥,味咸。

图片

中药材驱虫菜图片

炮制

去掉泥土,洗净。切制:除去杂质,晒干备用。

药性

味道

归经

肾、大肠

功效

杀虫、驱虫

用法

内服:煎汤,鲜品30-60g;小儿酌减;或干品研末。当晚临睡前和次晨空腹两次分服。

注意事项

凡低血压,孕妇慎用。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驱虫菜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8 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