染灰

中药材承载着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的精华,是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。本文将介绍“染灰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炮制方法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,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中药材的魅力所在。

名称

染灰

类别

药材

别名

垩灰、希灰、石垩、染灰、散灰、白灰、味灰、锻石、石锻、矿灰、五味、白虎、石灰

出处

《本经》 出自1.《本经》。

2.陶弘景:石灰,今近山生石,青白色,作灶烧竟,以水沃之,即热蒸而解末矣。性至烈,人以度酒饮之,则腹痛下痢。疗金疮亦甚良。

3.《唐本草》:石灰,《名医别录》及今人用疗金疮止血大效。若五月采蘩缕、葛叶、鹿活草、槲叶、芍药、

来源
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
性状

①生石灰

为不规则的块状物,白色或灰白色,不透明。质硬。粉末白色。易溶于酸,微溶于水。暴露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后,则逐渐风化而成熟石灰。

②熟石灰

又名:消石灰。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,偶见块状物。 性状鉴别 (1)生石灰 主为不规则块状,大小不一,表面有微细裂缝,多孔。白色或灰色;条痕白色。不透明。土状光泽。体较轻,质硬,易砸碎,断面粉状。以块状、色白、无杂石及其他杂质者为佳。

(2)熟石灰 为粉末状或为疏松块体,白色或淡灰白色,土状光泽。以粉细、色白、无硬块者为佳。

图片

中药材染灰图片

炮制

1.净制:采得石灰岩矿石,择较洁净者,除去尘土上等杂质。

2.煅制:作窑煅烧,柴煤一层置下,矿石一层置上,火从下发,层层自焚而散(900℃以上高温),取出,去夹石等杂物。

药性

毒、温

味道

辛、苦、涩、甘

归经

肝、脾、肺、心包

功效

止血、定痛、蚀恶肉、攻积、杀虫止痒、止泻痢、破瘀、消积、解毒、杀虫解毒、散血、杀虫、敛疮、敛肺、泻心、生肌、燥湿

应用举例

①治疥:淋石灰汁洗之。(《孙真人食忌》)

②治夏月痱子及热疮:葛粉一(三)两,石灰一两(微炒),甘草二两(生用为末)。上药相和,研令匀,用绵扑之。(《圣惠方》)

③治卒发疹:石灰随多少和醋浆水调涂。(《元希声秘验方》)

④治外伤性出血:陈石灰二两,冰片二钱,白矾二钱(煅)。将石灰炒黄,加入冰片及白矾,研成细末,撒于创面包扎即可。(徐州市《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》)

⑤治痔疾,肛门边肿硬,痒痛不可忍:风化石灰三两,芫花三两,灶突内黑煤二两,上药捣罗为末,分作两分于铫子内点醋炒,侯梢热,以帛裹熨之,冷则再换。(《圣惠方》)

⑥治大肠久积虚冷,每因大便脱肛,不能收入:石灰熬令热,以故帛裹,坐其上,冷即换。(《圣惠方》)

⑦治偏坠气痛:陈石灰(炒)、五倍子、山栀子等分。为末,面和醋调敷之。(《医方摘要》)

⑧去疣目:苦酒渍石灰六、七日,取汁滴点疣上。(《千金方》)

⑨治痄腮肿痛:醋调石灰敷之。(《简便单方》)

⑩治痰核红肿寒热,状如瘰疬:石灰火煅为末,以白果肉同捣贴之,蜜调亦可。(《活人心统》)

⑾治疔肿:石灰三分,马齿菜二分。上二味捣,以鸡子白和敷之。(《千金方》)

⑿治痢血数十年:石灰三大升,炒令黄,以水一斗搅,令澄清,一服一升,三服。(《外台》)

⒀治白带白淫及水泻不止:风化石灰一两,白茯苓三两。为末,糊丸梧子大。每服二、三十九,空心米饮下。(《集玄方》)

⒁治腹胁积块:风化石灰半斤,瓦器炒极热,入大黄末一两,炒红取起,入桂末半两,略烧,入米醋和成膏,摊绢上贴之,内服消块药,甚效。(《丹溪心法》)

用法

外用:研末调敷,或以水溶化澄清涂洗。内服:入丸、散,或加水溶解取澄清液服。 内服:入丸、散,或加水溶解取澄清液服。外用:研末调敷,或以水溶化澄清涂洗。

注意事项

凡有实火,胃热者及孕妇者皆禁用。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染灰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6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