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,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医疗价值。本文将介绍“软蒺藜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,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独特之处。
名称
软蒺藜
类别
药材
别名
白蒺藜、碱灰菜、麻落粒、大灰条、灰菜、藜、软蒺藜
出处
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 出自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。
来源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性状
性状鉴别(1)中亚滨藜 胞果外被2片宿存苞片,直径0.4-1.4cm,土黄色或浅绿色。苞片为扁平扇形,有3条放射状隆起的主脉及网状细脉,无棘状突起,上部扇形,边缘波状或稍成5浅裂,基部渐细成短果柄。剥开两苞片露出扁圆形胞果1枚,呈棕色,直径约3mm。表面光滑,一侧有喙状突起。果皮与种皮均薄,剥开后呈淡黄色,富油质。气微弱,味微酸咸。
(2)西伯利亚滨藜 苞片基部具棘状、软棘状或疣状突起,但不刺手。(图3)
图片
药性
平、温
味道
苦、咸、微酸
归经
肝、肺
功效
祛风、活血、明目、清肝明目、消肿、通乳、清肝、祛风止痒、平肝明目、活血消肿
应用举例
①治头痛头晕,目赤肿痛:软蒺藜、草决明、青葙子、菊花,水煎服。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
②治皮肤瘙痒,荨麻疹:软蒺藜、地肤子各适量,煎汤外洗。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
用法
内服:煎汤,1~3钱,外用:煎水洗。 内服:煎汤,3~9g。外用;适量.煎水洗。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软蒺藜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© 版权声明
1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。
2 如有侵权,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。
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。
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2 如有侵权,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。
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。
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