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,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医疗价值。本文将介绍“桑耳”的别名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,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独特之处。
名称
桑耳
类别
药材
别名
桑菌、木麦、桑上寄生、桑檽、桑蛾、桑鸡、桑上木耳、桑鸡、桑耳
出处
《本经》 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
来源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图片
药性
平、毒、寒
味道
甘
归经
肝、脾
功效
破血、益气、凉血止血、活血散结
应用举例
①治留饮宿食:桑耳二两,巴豆一两(去皮)。五升米下蒸过,和枣膏捣丸,麻子大。每服一、二丸,取利止。(《范汪方》)
②治心下急痛:桑耳烧存性,热酒服二钱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③治少小鼻衄,小劳辄出:桑耳熬焦捣末,每发时,以杏仁大塞鼻中。(《肘后方》)
④治遗尿且涩:桑耳为末,每酒下方寸匕,日三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)
⑤治五痔:桑耳二两。捣细罗为散,每于食前,以粥饮调下二钱。(《圣惠方》)
⑥治崩中、带下:桑耳烧令黑,为末,酒服方寸匕,日二服。(《千金方》)
⑦治血崩:桑耳(煅存性,研细)。香附(童便炒黑,研细)。每用桑耳灰二分,香附末三分,泼醋汤空心调服。(《本草经疏》)
⑧治咽喉痹痛:五月收桑上木耳,白如鱼鳞者,临时捣碎,绵包弹子大,蜜汤浸含之。(《便民图纂》)
用法
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入丸、散。 内服:煎汤,4.5-9g;或入丸、散。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桑耳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© 版权声明
1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。
2 如有侵权,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。
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。
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2 如有侵权,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。
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。
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