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椹子

中药材是中华文明的瑰宝,蕴含着丰富的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。本文将介绍“桑椹子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炮制方法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,为大家呈现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。

名称

桑椹子

类别

药食同源

别名

桑实、葚、乌椹、文武实、黑椹、桑枣、桑葚子、桑粒、桑果、桑椹子

来源

《中华本草》

性状

性状鉴别 聚花果由多数小瘦果集合而成,呈长圆形,长1-2cm,直径5-8mm。黄棕色、棕红色至暗紫色;有短果序梗。小瘦果卵圆形,稍扁,长约2mm,宽约1mm,外具肉质花被片4枚。气微,味微酸而甜。

以个大、肉厚、包紫红、糖性大者为佳。

品质标志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1995年版规定:本品用热浸法测定,85%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5.0%。

图片

中药材桑椹子图片

炮制

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抢水洗净,干燥。饮片性状:参见“药材鉴别”项。贮干燥容器内,置通风干燥处。

药性

味道

酸、甘

归经

肝、肾

功效

润肠、生津、和血、滋阴养血

应用举例

《说文》:“黮,桑葚之黑也。”《广雅》则直释:“黮,黑也。”故桑椹以果色紫黑色而名。

用法

内服:煎汤,10~15g;或熬膏、浸酒、生啖;或入九、散。外用:适量,浸水洗。

注意事项

脾胃虚寒便溏者禁服。

1.《杨氏产乳》:“凡子不得与桑椹子食,令儿心寒。”2.《本草经疏》:“脾胃虚寒作泄者勿服。”3.《本草省常》:“多食致衄,孕妇忌之。”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桑椹子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5 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