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医药智慧,是中医药学的瑰宝之一。本文将介绍“扫毛子骨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,探索中医药学的深厚底蕴,让大家领略中药材的神奇魅力。
名称
扫毛子骨
类别
药材
别名
臊挠子骨、岩松鼠骨、扫毛子骨、石老鼠骨、岩松鼠骨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《中华本草》
性状
生药全长约200毫米左右。骨骼上带有残肉及肌腱,头颅呈长椭圆形,上下颌带橙色门齿各一对,四肢弯曲,尾椎骨细长,排列成鞭状,有时并留有灰黄的毛。气腥。
图片
药性
平
味道
咸、甘
归经
肝
功效
活血止痛
用法
内服:焙焦研粉,黄酒冲,5-15g。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扫毛子骨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© 版权声明
1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。
2 如有侵权,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。
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。
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2 如有侵权,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。
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。
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