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宝贵资源,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。本文将介绍“蒜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,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中药材的魅力。
名称
蒜
类别
食材
别名
蒜、蒜头、胡蒜、葫、独蒜、独头蒜、大蒜
出处
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性状
鳞茎呈扁球形或短圆锥形,外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质鳞被;剥去鳞叶,内有6~10个蒜瓣,轮生于花茎的周围;茎基部盘状,生有多数须根。每一蒜瓣外包薄膜,剥去薄膜,即见白色,肥厚多汁的鳞片。有浓烈的蒜臭,味辛辣。
图片
药性
温、毒
味道
辛、甘
归经
胃、肺、脾、肝、心包、大肠
功效
除风、痈肿、杀虫、健胃、暖脾胃、除风湿、止霍乱、行滞气、下气、健脾、疗疮、杀虫解毒、消积、驱虫、解毒、行气、止痢、止咳、消谷
应用举例
1、预防流行性感冒:大蒜捣烂取汁,加10倍水,滴鼻。
2、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:①大蒜(去皮)5克,15岁以下儿童减半,每天一次,在进餐时同服,连服3天。②大蒜5钱,捣烂加水40毫升,泡后取液,加入10%的白糖,分2次服,连服5天。
3、肺结核(蒜气疗法):①每次用紫皮大蒜2两,放于玻璃瓶中(高约10~75厘米,底直径约3~5厘米),用木棒捣成泥状,使之分布于瓶壁及瓶底上,以增加大蒜气的挥发面积。在均匀呼吸及深呼吸交替进行中用口吸其挥发气。每日上下午各1次,每次2小时。②紫皮大蒜30克,白及粉1钱。将紫皮大蒜去皮放入沸水中煮1~1.5分钟捞出(以蒜表面熟,里面生为合适,过熟,则蒜有效成分被破坏;过生,则对胃肠有刺激,往往不能坚持下去),然后取小粘米1两,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,待粥已成,又将蒜重新放入稀粥内搅匀即可食用。白及粉与大蒜粥同吃,或食粥后再服。以上为1次量,1日2次,各在早晚饭后服用。
4、百日咳:紫皮大蒜1两,捣烂,加冷开水1小碗浸泡5~6小时,取出浸出液,加糖适量。3岁以下每服半匙,3~5岁每服1匙,每日3次。
5、细菌性痢疾,阿米巴痢疾:大蒜3~5钱,捣烂用白糖水冲服或制成大蒜糖浆,每次服5~20毫升。亦可用5%的大蒜液保留灌肠。
6、急性阑尾炎:大蒜12头,芒硝、大黄末各2两,醋适量。将大蒜去皮洗净,同芒硝捣成糊状,先用醋在压痛处涂搽,再将药敷上,周围以纱布围成圈,以防药液外流;2小时后去掉,以温水洗净,再用醋调大黄末敷12小时。
7、蛲虫病:大蒜汁灌肠,取大蒜3两,捣碎用冷开水浸24小时过滤取汁,每晚睡前用20~30毫升作保留灌肠,7天为一疗程。 ①治心腹冷痛:蒜,醋浸至二、三年,食至数颗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②治夜啼腹痛,面青,冷证也:大蒜一枚(煨、研、日干),乳香五分。捣,丸芥子大。每服七丸,乳汁下。(《世医褥效方》)
③治水气肿满:大蒜、田螺、车前子等分。熬膏,摊贴脐中,水从便漩而下。(《稗史》)
④治臌胀:大蒜,入自死黑鱼肚内,湿纸包,火内煨熟,同食之。忌用椒、盐,葱,酱。多食自愈。(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)
⑤治脚转筋:急将大蒜磨脚心,令遍、热。(《摄生众妙方》)
⑥治寒疟,手足鼓颤,心寒面青:独蒜一枚,黄丹半两。上药相和,同捣一千杵,丸如黑豆大。未发时以茶下二丸。(《昔济方》蒜丸)
⑦治疟病:独头蒜,于白炭上烧之,末,服方寸匕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⑧治食蟹中毒:干蒜煮汁饮之。(《姚僧坦集验方》)
⑨治脏毒:鹰爪黄连末,用独头蒜一颗,煨香烂熟,研和入臼治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,四十丸,陈米饮下。(《本事方》蒜连丸)
⑩治鼻衄不止,服药不应:蒜一枚,去皮,研如泥,作钱大饼子,厚一豆许,左鼻血出,贴左足心,右鼻血出,贴右足心,两鼻俱出,俱贴之。(《简要济众方》)
⑾治鼻衄,咯血,呕血,尿血。独头蒜两个,捣成泥状,分成两份。一份用八层麻纸包裹,置于百会穴。另一份用七层麻纸包裹,置于涌泉穴,然后在包裹之药上用热铁烙加温。(内蒙古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⑿治肺结核:新鲜大蒜,每次一至二头,捣碎后以深呼吸吸其挥发气,每日二次,每次一至三小时。(辽宁《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》)
⒀治小儿百日咳:大蒜五钱,红糖二钱,生姜少许。水煎服,每日数次,用量视年龄大小酌用。(《贵州中医验方》)
⒁治脑漏鼻渊:大蒜切片,贴足心,取效止。(《摘元方》)
⒂治金疮中风,角弓反张:大蒜一升,破去心,无灰酒四升,煮蒜令极烂,并滓服一大升以来,须臾汗如雨出,则瘥。(孟诜《必效方》)
⒃治小儿脐风:独头蒜,切片,安脐上,以艾灸之,口中有蒜气即止。(《简易方论》)
⒄治背疽漫肿无头者(用湿纸贴肿处,但一点先干处,乃是疮头):用大蒜十颗,淡豉半合,乳香钱许。研烂,置疮上,铺艾灸之,痛者灸令不痛,不痛者灸之令痛。(《外科精要》)
⒅治一切肿毒:独头蒜三、四颗,捣烂,入麻油和研,厚贴肿处,干再易之。(《食物本草会纂》)
⒆治神经性皮炎:蒜头适量,捣烂,以纱布包裹,外敷患处。另用艾条隔蒜灸患处到疼痛为止,隔日一次。(《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》)
⒇治妇人阴肿作痒:蒜汤洗之,效乃止。(《永类钤方》)
(21)治蜈蚣咬人,痛不止:独头蒜,摩螫处,痛止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用法
3~5钱;外用适量。 内服:煎汤,1.5~3钱;生食、煨食或捣泥为丸。外用:捣敷、作栓剂或切片灸。
注意事项
阴虚火旺者,以及目疾、口齿、喉、舌诸患和时行病后均忌食。
①《本草经疏》:"凡肺胃有热,肝肾有火,气虚血弱之人.切勿沾唇。"
②《本经逢原》:"脚气、风病及时行病后忌食。"
③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阴虚内热,胎产,痧痘,时病,疮疟血证,目疾,口齿喉舌诸患,咸忌之。"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蒜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2 如有侵权,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。
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。
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