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蓼木

中药材是中华文明的瑰宝,蕴含着丰富的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。本文将介绍“天蓼木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,为大家呈现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。

名称

天蓼木

类别

药材

别名

天蓼、藤天蓼、天蓼木、含水藤、葛枣、葛枣猕猴桃、马枣子、金莲枝、牛奶奶、钻地风、羊桃、羊奶奶树、木天蓼

出处

《唐本草》 出自《唐本草》:木天蓼,生山谷中。作藤蔓,叶似柘,花白,子如枣许,无定形,中瓤似茄子。味辛,噉之以当姜,蓼。其苗藤切,以酒浸服,或以酿酒去风冷癖,所在皆有,今出安州、申州。

1.《本草拾遗》:木天蓼,今时所用,出凤州。树高如冬青,不凋,出深山。人云

来源
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
性状

性状鉴别 小枝细长,直径2.5mm,表面无毛,白色小皮孔不明显;断面髓大,白色,实心。叶薄纸质,完整叶片卵形或椭圆卵形,长7-14cm,宽4.5-8cm;先端急尖至渐尖,基部圆形或阔楔形,边缘有细锯齿;上面散生少数小刺毛,下面沿脉有卷曲的柔毛,有时中脉有少数小刺毛,两面均枯绿色;叶柄近无毛,长1.5-3.5cm。气微,味淡、涩。

图片

中药材天蓼木图片

药性

温、小毒

味道

辛、苦

归经

肝、肾

功效

止痛、温经、除风湿

应用举例

①治大风疾:天蓼(刮去粗皮,碎锉)四两。以水一斗,煎取一升,去滓,将汁煮糯米为粥,空心食之。如病在膈上即吐出,在中膈即汗出,在膈下即转出,宜避外风。(天蓼粥)

②治白癫风:天麻一斤,天蓼木三斤。上药,锉如大豆粒,用水三斗,入银锅或石锅中,煎至一斗二升,滤去滓,却于慢火上,煎如稀饧,每于食前,用荆芥、薄荷酒调下半匙。(天麻煎)

③治气痢久不止:预采木蓼曝干,用时拇罗为末,食前,粥饮调下一钱。

④补五劳,祛风益气:天蓼木十斤(锉),秫米一硕,细曲十斤(捣碎),黑豆二斗。上以水三硕,先煮天蓼木取汁一硕,去滓,其秫米,黑豆一处净淘,蒸熟放冷,以药汁都拌和令匀,入不津瓮中密封,三七日开,温饮一盏,日再为良。(天蓼木酒)(选方出《圣惠方》)

用法

内服:煎汤、研末或酿酒。 内服:煎汤,3-10g。

注意事项

本品辛温耗气,不宜久服。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天蓼木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6 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