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芜菁

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宝贵资源,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医疗效果备受推崇。本文将介绍“天芜菁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,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中药材的奥秘。

名称

天芜菁

类别

药材

别名

茢薽、豕首、麦句姜、虾蟆蓝、天芜菁、天门精、玉门精、彘颅、蟾蜍兰、觐、地菘、天蔓菁、葵松、鹿活草、杜牛膝、皱面草、皱面地菘草、鹤虱草、母猪芥、蚵蚾草、土牛膝、鸡踝子草、野烟、山烟、野叶子烟、癞格宝草、癞蟖草、挖耳草、额头草、癞蛤蟆草、臭草、茢甄、癞头草、臭草、天名精

出处

《本经》 1.出自《唐本草》:天名精,鹿活草是也。味甘辛,故有姜称,状如蓝,故名虾?蓝,香气似兰,故名蟾蜍兰。

2.《梦溪笔谈》:地菘,即天名精也。世人既不识天名精,又妄认地菘为火蔹,《本草》又出鹤虱一条,都成纷乱。今按,地菘即天名精,盖其叶似菘,又似蔓菁,蔓

来源
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
性状

性状鉴别 根茎不明显,有多数细长的棕色须根。茎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,有纵条纹,上部多分枝;质较硬,易折断,断面类白色,髓白色、疏松。叶多皱缩或脱落,完整叶片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,长10-15cm,宽5-8cm,先端尖或钝,基部狭成具翅的短柄,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或全缘,上面有贴生短毛,下面有短柔毛或腺点;质脆易碎。头状花序多数,腋生,花序梗极短;花黄色。气特异,味淡微辛。

图片

中药材天芜菁图片

药性

寒、无毒

味道

辛、甘、咸、苦

归经

肺、肝、胃、心包、大肠

功效

止血、杀虫、解毒、破血、清热、利小便、生肌、止渴、吐痰、逐水、化痰、祛痰、破瘀、止烦渴

应用举例

①治咽喉肿塞,痰涎壅滞,喉肿水不可下者:地菘捣汁。鹅翎扫入,去痰最妙。(《伤寒蕴要》)

②治缠喉风:蚵蚾草,细研,用生蜜和丸弹子大,噙化一、二丸。如无新者,只用干者为末,以生蜜为丸,不必成弹子,但如弹子大一块。(《经效济世良方》救生丸)

③治吐血疾:皱面草,不以多少,为细末。每服一,二钱,用茅花泡汤调服,不以时候。(《履巉岩本草》)

④治产后口渴气喘,面赤有斑,大便泄,小便闭,用行血利水药不效:天名精根叶,浓煎膏饮。下血,小便通而愈。(《本草从新》)

⑤治疔疮肿毒:鹤虱草叶、浮酒糟。同捣敷。(《孙天仁集效方》)

⑥治风毒瘰疬,赤肿痛硬:地菘一斤。捣如泥,敷瘰疬上,干即易之,以差为度。(《圣惠方》)

⑦治发背初起:地菘,杵汁一升,日再服,瘥乃止。(《伤寒类要》)

⑧治恶疮:捣地菘汁服之,每日两三服。(孟诜《必效方》)

用法

内服:煎汤,3~5钱;捣汁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熏洗。 内服:煎汤,9-15g;或研末,3-6g;或捣汁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熏洗及含漱。

注意事项

①《本草经集注》:"垣衣为之使。"

②《蜀本草》:"地黄为使。"

③《本草经疏》:"脾胃寒薄,性不喜食冷,易泄无渴者勿服。" 1.《本草经集注》:垣衣为之使。

2.《本草经疏》:脾胃寒薄,性不喜食冷,易泄无渴者勿服。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天芜菁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3 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