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中螺

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瑰宝,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文化内涵备受赞誉。本文将介绍“田中螺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,探索中药材在保健和治疗中的作用。

名称

田中螺

类别

食材

别名

大田螺、黄螺、田中螺、黄螺、田螺

出处

《药性论》《本草经集注》原名田中螺 出自1.《药性论》。

2.《本草经集注》。

来源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
性状

以干净无泥。完整不破碎者为佳,干燥的田螺。全体已缩入螺壳内,螺壳圆锥形,外面灰裼色,有光泽,质脆易碎。

图片

中药材田中螺图片

药性

寒、无毒

味道

咸、甘

归经

肝、脾、膀胱

功效

止渴、利水、清热、利湿、醒酒、解毒

应用举例

治热性的小便不通:用田螺5枚,葱白2两,食盐5钱,同捣烂,用锅炒热,以布缠裹慰脐。

治痔疮:用田螺适量,捣烂敷患处,一日数次。

治肝热眼红痛:田螺数个,先漂净后,用清水再漂,取吐出的涎点眼,或捣螺肉汁点眼亦可。

耳炎、火眼:将田螺厣拨开,放入冰片或黄连末少许,将田螺水滴入耳内或眼内。

子宫下垂:大田螺7个,用水漂净,去盖,将明矾和红糖(适量)塞入,待螺体化水,取其液加冰片外擦。 ①治小便不通,腹胀如鼓:田螺二枚,盐半匙。生捣敷脐下一寸三分。(《医钞类编》)

②治黄疸病:田螺肉一、二十个,作剁酒服之。(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)

③治水气浮肿:田螺、大蒜、车前草。研为膏,作大饼覆腹上,水从便旋而出。(《稗史》)

④治水肿:田螺不拘多少,水漂,加油一盏于水内,其涎自然吐出,取晒干为末。每服不过三分;酒调下,水自小便下,气自大便出,肿即消,再服养脾胃药。(《保元方》)

⑤治酒毒肠风下血:大田螺五个,洗净,仰顿火上烧,以壳白肉干为度,碾为细末,只作一服,热酒调下。(《百一选方》)

⑥治噤口痢,封脐引热下行:田螺肉捣碎,入麝香少许,盒脐内。(《丹溪心法》)

⑦治眼痛:真珠并黄连纳田螺中,良久汁出,取以注目中。(陶弘景)

⑧治内痔外痔肿痛:大田螺一个,以冰片掺靥中,仰放盏内,少顷水流出,取搽痔疮上。(《外科十法》田螺水)

⑨治大肠脱肛,脱下三、五寸者:大田螺二、三枚,将井水养三、四日,去泥,用鸡爪黄连研细末,入厣内,待化成水,以浓茶洗净肛门,将鸡翎蘸扫之,以软帛托上。(《德生赏经验方》)

⑩治一切疔肿:田螺一个,以好冰脑二片,放在螺内化为水,点疮上。(《普济方》)

⑾治瘰疬溃破:田螺连肉烧存性,香油调搽。(《医林集要》)

用法

外用适量。 内服:煎汤、取涎或煅存性研末。外用:取涎涂或捣敷。 内服:适量,煎汤;取涎;或煅存性研末。外用:适量,取涎或捣敷。

注意事项

①《本草经疏》:"目病非关风热者不宜用。"

②《本经逢原》:"过食,令人腹痛泄泻,急磨木香酒解之。" 1.《本草经疏》:目病非关风热者不宜用。

2.《本经逢原》:过食,令人腹痛泄泻,急磨木香酒解之。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田中螺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1 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