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维护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。本文将介绍“铁脚仙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,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神奇之处。
名称
铁脚仙
类别
药材
别名
竹园荽、迷离网、鸡胶莽、斑鸠窝、左篆藤、金线风、破网巾、黄金塔、左转藤、罗网藤、须须药、黑透骨、铁脚仙、乱头发、铁线藤、蔓蔓藤、虾蟆藤、纺车藤、金金藤、见根藤、藤吊丝、牛斗茜、磨菇藤、塞窦藤、扫把藤、天仙草、松筋草、鼎擦藤、毛须藤、黑须草、满天云、硬筋藤、牛西藤、金线藤、攀谷藤、海金沙藤、吐丝草、鸡脚藤、爬古藤、洗碗藤、爬墙蕨、金砂蕨、西牛藤、海金沙草
出处
《纲目》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性状
1.性状鉴别 全草多为把状。茎纤细,缠绕扭曲,长达1m以上,禾秆色。多分枝,长短不一。叶对生于短枝两侧,二型,草质皱缩。营养叶尖三角形,二回羽状;一回羽片2-4对,互生,卵圆形,长4-8cm,宽3-6cm;二回羽片2-3对,卵状三角形,掌状3裂,裂片短而阔,顶生裂片长2-3cm,宽6-8mm,边缘有不规则的浅圆齿;孢子叶卵状三角形,长宽近等,10-20cm;一回羽片4-5对,互生,长圆状披针形,长5-10cm,宽4-6cm;二回羽片3-4对,卵状三角形。羽片下面边缘有流苏状孢子囊穗,黑褐色。体轻,质脆,易折断。气微,味淡。
2.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:与根茎相似,参见“海金沙根”条,其区别点在于:厚壁组织5-6列细胞,壁均较薄;基本薄壁组织较宽广;内皮层细胞凯氏点明显,胞腔内无黄色油状物,维管束中木质部呈三叉状。
叶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,外被多细胞或单细胞非腺毛,黄棕色;叶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不完全;主脉维管束周韧型,主脉处上下表皮内侧均有厚壁组织,木化或微木化。
叶表面观:表皮细胞垂周壁薄,深波状弯曲,气孔位于下表皮,圆形或长圆形,直径24-31μm,副卫细胞2-4个,直轴式或不定式。非腺毛1-4个细胞,顶端细胞较长,长126-690μm,直径18-32μm,壁厚至5μm,有的胞腔内含棕色物。
图片
药性
寒、无毒
味道
甘
归经
肝、膀胱、小肠
功效
通淋、清热解毒、利水通淋、活血通络、利水、平肝、清热、解热毒、消水肿、利小肠
应用举例
①治热淋急痛:海金沙草阴干为末,煎生甘草场,调服二钱;或加滑石。(《夷坚志》)
②治血淋:左转藤、小萹蓄,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③治妇女白带:"海金沙茎一两,猪精肉四两。加水同炖,去渣,取肉及汤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④治小便不利:海金沙全草二至三两。和冰糖,酌加水煎服;或代茶常饮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⑤治赤痢:海金沙全草二至三两。水煎,日服一至三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⑥治腹泻:海金沙全草,水煎服。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
⑦治湿热黄疸:金砂蕨叶、田基黄,鸡骨草各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⑧治梦遗:海金沙藤烧灰存性。用净灰一钱五分至二钱,开水冲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⑨治火烫伤:海金沙鲜叶捣烂。调入乳外敷火伤处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⑩治缠腰火丹:鲜海金沙叶切碎捣烂。酌加麻油及米泔水,同擂成糊状,涂搽患处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⑾治赘疣:海金沙全草一握,水煎洗;在洗时用其藤擦赘疣处,日洗二至三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⑿治黄蜂螫伤:金砂蕨叶一两。捣烂;取汁擦患处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用法
内服:煎汤,0.3~1两(鲜者1~3两);或研末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 内服: 煎汤,9-30g,鲜品30-90g;或研末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鲜品捣敷。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铁脚仙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2 如有侵权,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。
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。
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