莴苣子

中药材是中医药学中的瑰宝,其博大精深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药用价值深受人们的推崇。本文将介绍“莴苣子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,助大家深入了解中医药学的魅力所在。

名称

莴苣子

类别

药材

别名

苣蕂子、白苣子、生菜子、莴苣子

出处

《纲目》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
来源
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
性状

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而扁,长约3毫米,宽约1毫米;外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,有细小的顺直纹理;搓去外皮,即露出棕色的种仁,富油性。气弱,味微甘。以颗粒饱满,干燥无杂质者为佳。 性状鉴别 瘦果呈长椭圆形至卵圆形而扁,一端渐尖,另一端钝圆。长3-5mm,宽1-2mm。外表灰白色,棕褐色,黑褐色。瘦果的每一面具7-8条形成顺直纹理的纵肋,用时可搓去外歧,多搓时即呈细毛状(纤维状)。搓去外歧后,即露出棕色的种仁,富油性。气弱,味微甘。

图片

中药材莴苣子图片

药性

味道

苦、辛

归经

胃、肝

功效

通乳、行瘀、活血、下乳汁、利小便

应用举例

①治乳汁不行:㈠莴苣子三十枚。研细酒服。(《纲目》)㈡莴苣子一合,生甘草三钱,糯米粳米各半合。煮粥频食之。(《纲目》)

②治肾黄:莴苣子一合,细研。以水一盏,煎五分,去滓,不计时候温服。(《圣惠方》)

③治阴囊颓肿:莴苣子一合。捣末,水一盏,煎五沸,温服。(《纲目》)

④治疖疮瘢上不生髭发:先以竹刀刮损,以莴苣子拗猢狲姜束,频擦之。(《摘元方》)

用法

内服:煮粥、煎汤或研细酒调。外用:研末涂擦。 内服:煎汤,6-15g;或研末,每服3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涂擦;或煎水熏洗。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莴苣子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3 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