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口仔

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促进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。本文将介绍“乌口仔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,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中医药学的精髓所在。

名称

乌口仔

类别

药材

别名

鼠乳根、老鼠耳、鸭公青、乌龙根、勾儿茶、乌口仔、小叶铁包金、假榄仔、细纹勾儿茶、狗脚利、提云草、小桃花、老鼠草、老鼠乌、鼠乳头、乌金藤、老鼠乳、鼠米、乌瘀头、乌李楝、乌儿仔、小号铁包金、乌石米、老鼠屎、铁包金

出处

《岭南采药录》 出自《岭南采药录》

来源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
性状

干燥根圆柱状,粗细不一,商品多锯成小段或切成厚片。栓皮结实,黑褐色或棕褐色,有网状裂隙及纵皱。质坚硬,断面本部甚大,质纹细致,暗黄棕色至橙黄色。

产广东、福建等地。

此外,尚有一种大叶铁包金,为同属植物牛鼻拳的根,在广东同等入药,药材性状相类。参见"勾儿茶"条。 性状鉴别 (1)铁包金呈圆柱形的短段或片块,大小长短不一。皮部较厚、坚实,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,有明显的网状裂隙及纵皱纹;木质部宽,橙黄色或暗黄棕色,质坚,纹理致密。气无,味淡。

(2)光枝勾儿茶茎呈圆柱形,直径可达1.5cm。表面棕褐色至暗紫色,外被蜡质;质坚硬,难折断,断面不整齐,皮部薄,木部浅黄色,髓明显。叶互生,有短柄,叶片卵圆形,长2-4cm,宽1-2cm,先端渐尖或钝圆,项处有芒尖,全缘;上表面灰绿色,下表面黄绿色,羽状侧脉7-9对;叶近革质。气微、味微苦涩。

显微鉴别 (1)铁包金根横切面:木栓层为2至数列细胞。皮层窄,有石细胞散生。韧皮部射线明显;纤维较多,呈束状或条状断续排列成环;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;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及棕色物。形成层成环。木质部射线宽1-4列细胞,有纹孔,偶见含草酸钙方晶。木质部由成群导管组成,无髓。

(2)光枝勾儿茶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外壁增厚,角质化。皮层窄,有石细胞散在。中柱鞘纤维束与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,纤维壁厚,木化。韧皮部具纤维组成的维管束帽,纤维壁薄,木化。韧皮射线中有单个散在或数个石细胞成群。形成层明显。木射线宽1-4列细胞,导管单个散在或2-4个成群。有髓。薄壁细胞含淀粉粒、草酸钙方晶及黄色分泌物。

粉末特征:全株粉末呈黄褐色。①淀粉粒众多,大多呈类圆形或卵圆形,有的可见点状脐点,直径4-6μm,偶见复粒。②草酸钙方晶多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细胞中,直径13-16μm。③纤维大多断碎,壁稍厚,少数孔沟及斜纹明显,壁木化,直径9-23μm。④石细胞呈类圆形或类方形,纹孔及孔沟明显,壁木化,宽16-33μm,长30-36μm。⑤孔纹导管碎片多见,壁木化,直径29-43μm。⑥叶的表皮细胞平周壁不甚弯曲,部分细胞含橙黄色物质,气孔为不等式。⑦叶肉组织含草酸钙方晶。

图片

中药材乌口仔图片

药性

平、温、无毒

味道

苦、淡、涩

归经

心、肺

功效

止痛、祛风湿、止血、镇痛、痈肿、解毒、化瘀、化瘀血、消肿毒、祛风除湿、消肿解毒、化瘀止血

应用举例

①治肺痨久咳:铁包金六两,川破石六钱,甘草三钱。共煎服。(《杏林医学》)

②治鼠疣(鼠痣):铁包金水煎,常洗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③治青蛇咬伤:铁包金捣烂,调米粉敷贴伤口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

④治肺结核,肺燥咳嗽,内伤咳血,肝炎:铁包金干品一至二两。水煎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⑤治跌打损伤,蛇咬伤:铁包金浸酒外擦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⑥治关节风湿痛,流火(丝虫病淋巴管炎):铁包金二至三两。水煎加黄酒冲服。

⑦治胃脘痛:铁包金一两,苏铁干花五钱。水煎服。

⑧治荨麻疹:铁包金一两。水煎服。

⑨治背痈:鲜铁包金一两。水炖服;另取鲜叶捣烂敷患处。

⑩治风毒流注,睾丸肿痛:铁包金一至二两。水煎或加黄酒冲服。(⑥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

用法

0.5~2两。 内服:煎汤,1~3两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。 内服:煎汤,15-30g;鲜品30-6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乌口仔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1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