芜荑仁

中药材承载着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的精华,是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。本文将介绍“芜荑仁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炮制方法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,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中药材的魅力所在。

名称

芜荑仁

类别

药材

别名

臭芜荑、黄榆、毛榆、山榆、殿蓎、无夷、芜荑仁、山榆子、山榆仁、白芜荑、大果榆糊、无荑、无姑、大果榆树、芜荑

出处

《本经》 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。

《本草衍义》:芜荑,有大小两种,小芜荑即榆荚也。揉取仁,酝为酱,味尤辛。入药当用大芜荑,别有种。然小芜荑酝造,多假以外物相和,切须择取也。

来源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
性状

药材呈扁平方块状。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,有多数孔洞和孔隙,杂有多数纤维及种子。质地松脆而粗糙,易起层剥离。具特异的恶骚臭气。 呈方块状,表面褐黄色,有多数小孔.体轻质松脆。断面黄黑色,易成鳞片状剥离。气特臭,味微酸涩。 性状鉴别 加工品呈扁平方块状,表面黄褐色,有多数小孔和空隙,杂有纤维和种子。体质松脆而粗糙,断面黄黑色,易成鳞片状剥离。气特异,味微酸涩。

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:①淀粉粒众多,单粒淀粉圆球形,直径4μm左右;复粒由2-8个分粒组成。②纤维壁厚,壁孔不明显。③花粉粒圆球形,表面有刺状突起,萌发孔3个。④花瓣表面碎片上表皮细胞呈毛茸状突起。

图片

中药材芜荑仁图片

炮制

夏季果实成熟采下,晒干,搓去膜翅取出种子。取种子55斤浸入温水中,待发酵后,加入榆树皮面10斤,红土30斤,菊花末5斤,加适量温开水混合均匀,如糊状,摊平约4分厚,切约2寸方块,晒干,即为成品。另一用法是在5月间采果,阴干。

药性

温、平、无毒

味道

辛、苦

归经

脾、胃、肝、心、肺、心包

功效

杀虫、消积、除湿、止痢、泻肺、利尿、止痛、祛痰、杀虫消积

应用举例

①治脾胃有虫,食即痛,面黄五色,疼痛无时:芜荑仁二两,和面炒令黄色,为末,非时,米饮调二钱匕。(《千金方》)

②治大人小儿蛔痛,大痛不可忍,或吐青黄绿水涎沫,或吐虫出,发有休止:芜荑、雷丸各半两,干漆(捶碎,炒烟尽)一两。上为细末,每服三钱,温水七分盏,调和服,不拘时,甚者不过三服。小儿每服半钱。(《奇效良方》芜荑散)

③治久患脾胃气泄不止:芜荑五两,捣末,以饭丸。每日空心午饭前,各用陈米饮下三十丸,增至四十丸。(《续传信方》)

④治久痢不瘥,有虫,兼下部脱肛:芜荑二两(微炒),黄连一两(去须,微炒),蚺蛇胆半两。上药,捣罗为末,炼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,以杏仁扬下三十丸,日再服。(《圣惠方,芜荑丸)

⑤治小儿虫痫,胃寒虫上,诸证危恶,与痫相似:白芜荑、干漆(烧存性)等分。为末,米饮调服一字至一钱。(《医准》)

⑥治下血结阴:芜荑一两。捣碎,研令细,用纸裹压去油,再研为末,用雄猪胆丸梧桐子大。每服九丸,甘草汤下,日五、六服。(《普济方》芜荑丸)

⑦治虫牙作痛:芜荑仁安蛀孔中及缝中。(《世医得效方》)

⑧治诸积冷气:芜荑一两(炒),大茴香,木香各五钱。共为末,红曲打糊为丸,梧桐子大。每早服三钱,白汤下。(《本草汇言》) 1.芜荑散(《仁斋直指方论》),治肠中诸虫。2.芜荑丸(《圣惠方》),治久痢不瘥,有虫,兼脱肛。3.芦荟肥儿丸(《医宗金鉴·幼科心法要诀》),治小儿疳证。

用法

1~3钱。 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 内服:煎汤,3-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
注意事项

脾胃虚弱者慎服,

①《海药本草》:"得诃子、豆蔻良。"

②《本草从新》:"脾胃虚者,虽有积,勿概投。"

③《得配本草》:"脾、肺燥热者禁用。" 1.脾胃虚弱者慎服。

2.《海药本草》:得诃子、豆蔻良。

3.《本草从新》:脾胃虚者,虽有积,勿概投。

4.《得配本草》:脾、肺燥热者禁用。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芜荑仁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5 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