虾公脊

中药材承载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医药文化,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本文将介绍“虾公脊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,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学的精髓所在。

名称

虾公脊

类别

药材

别名

上树虾、虾公脊、鸡背石斛、金黄泽、上树黄泽、虾公草、小环草、木虾公

出处
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
来源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
性状

性状鉴别 假鳞茎样的茎呈三棱或四棱状纺锤形,长3-6cm,宽径约1.5cm,表面金黄色,平滑而有光泽,全体具3-4节,节处呈线状凹入。质坚,体轻,纵向撕裂呈疏松海绵状,类白色,折断面纤维性。气微,味淡。

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壁极厚,层纹孔沟明显。维管束外侧纤维群呈马蹄形或圆形,有2-10列纤维;硅质块极多,直径7-10μm。

图片

中药材虾公脊图片

药性

味道

归经

胃、肺

功效

滋阴、养胃、润肺化痰、润肺止咳、止咳平喘

用法

鲜品1~2两,干品减半。 内服:煎汤,6-15g。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虾公脊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8 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