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历经千年发展,积淀了丰富的医学智慧。本文将介绍“橡豆子壳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炮制方法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,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神奇之处,探索中医药的博大精深。
名称
橡豆子壳
类别
药材
别名
橡斗壳、橡豆子壳、橡子壳、橡碗子、橡实壳
出处
《唐本草》 出自《唐本草》
来源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性状
性状鉴别 壳斗杯状,直径1.5-2cm,高约2cm.外面鳞片状苞片狭披针形,呈覆瓦状排列,反曲,被灰白色柔毛;内面棕色,平滑。气微味苦、涩。
图片
炮制
《日华子本草》:"入药捣、炒焦用。" 《日华子本草》:入药捣、炒焦用。
药性
温、无毒
味道
涩
功效
止血、收敛、敛疮、止带、涩肠止泻
应用举例
①治下痢脱肛:橡斗壳烧存性,研末,猪脂和搽。并煎汁洗之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)
②治肠风下血:橡豆子壳,用白梅肉填满,两个合定,铁线扎住,烧存性,研末,每服二钱,米饮下。一方用硫黄填满,煅研酒服。(《余居士选奇方》)
③治走马牙疳:橡斗壳入盐填满,合定烧透,出火毒,研入麝香少许,先以米泔漱过搽之。(《全幼心鉴》)
④治风虫牙痛:橡斗五个,皂荚一条(均入盐在内)。同煅过,研末,日搽三、五次,荆芥汤漱之。(《经验良方》)
用法
内服:煎汤或入散剂。外用:煎水洗或研末调敷。 内服:煎汤3-10g;或炒焦研末,每次3-6g。外用:适量,烧存性研末,调敷,或煎汁洗。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橡豆子壳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© 版权声明
1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。
2 如有侵权,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。
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。
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2 如有侵权,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。
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。
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