橡碗子

中药材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医药智慧,是中医药学的瑰宝之一。本文将介绍“橡碗子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炮制方法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,探索中医药学的深厚底蕴,让大家领略中药材的神奇魅力。

名称

橡碗子

类别

药材

别名

橡斗壳、橡豆子壳、橡子壳、橡碗子、橡实壳

出处

《唐本草》 出自《唐本草》

来源
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
性状

性状鉴别 壳斗杯状,直径1.5-2cm,高约2cm.外面鳞片状苞片狭披针形,呈覆瓦状排列,反曲,被灰白色柔毛;内面棕色,平滑。气微味苦、涩。

图片

中药材橡碗子图片

炮制

《日华子本草》:"入药捣、炒焦用。" 《日华子本草》:入药捣、炒焦用。

药性

温、无毒

味道

功效

止血、收敛、敛疮、止带、涩肠止泻

应用举例

①治下痢脱肛:橡斗壳烧存性,研末,猪脂和搽。并煎汁洗之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)

②治肠风下血:橡豆子壳,用白梅肉填满,两个合定,铁线扎住,烧存性,研末,每服二钱,米饮下。一方用硫黄填满,煅研酒服。(《余居士选奇方》)

③治走马牙疳:橡斗壳入盐填满,合定烧透,出火毒,研入麝香少许,先以米泔漱过搽之。(《全幼心鉴》)

④治风虫牙痛:橡斗五个,皂荚一条(均入盐在内)。同煅过,研末,日搽三、五次,荆芥汤漱之。(《经验良方》)

用法

内服:煎汤或入散剂。外用:煎水洗或研末调敷。 内服:煎汤3-10g;或炒焦研末,每次3-6g。外用:适量,烧存性研末,调敷,或煎汁洗。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橡碗子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2 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