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本文将介绍“咸酸果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,让大家更全面地认识中药材的魅力所在。
名称
咸酸果
类别
药材
别名
酸蔃子、酸藤头、酸强子、信筒子、咸酸果、酸藤果
出处
《南宁市药物志》 出自《南宁市药物志》
来源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性状
性状鉴别 浆果圆球形,熟时红色或紫黑色,干后黑褐色,直径5-6mm,平滑,或有纵皱宿条纹和少数腺点。气微,味酸,甜。
图片

药性
平
味道
酸、甘
功效
补血、收敛止血
应用举例
治胃酸缺乏,齿龈出血:鲜酸藤果二至三钱。水煎服。(性味以下出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用法
内服:煎汤,9-15g。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咸酸果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© 版权声明
1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。
2 如有侵权,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。
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。
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2 如有侵权,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。
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。
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