鸭脚板草

中药材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历经千年发展,积淀了丰富的医学智慧。本文将介绍“鸭脚板草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,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神奇之处,探索中医药的博大精深。

名称

鸭脚板草

类别

药材

别名

辣子草、野芹菜、水辣菜、地胡椒、鸭脚板草

出处

《分类草药性》 出自《分类草药性》

来源
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
性状

性状鉴别 茎下部节常生根;表面密生伸展的白色或淡黄色柔毛。叶片圆肾形至宽卵形,长2-5cm,宽3-6cm,下面密生柔毛;叶柄长2-5cm。花对叶单生,具长梗;萼片5,反曲;花瓣5,近椭圆形,长达7mm。气微,味辛,微苦。

图片

中药材鸭脚板草图片

药性

毒、热

味道

辛、苦

归经

功效

截疟、除痰、解毒消肿

应用举例

①截疟:发疟前以鸭脚板草嫩枝叶捣包脉筋(前臂内侧接腕处,也可包命门),但应以布垫之,包的时间不可太久。

②治毒疮或跌伤出血:鸭脚板草嫩茎叶捣烂,包伤口上,可以拔脓除毒,止血生肌。但不能敷在未伤的皮肤上,否则刺激起泡。

③治跌伤未破皮者:鸭脚板草少量,合酒涂揉之。(选方出《重庆草药》)

用法

外用:捣敷。 外用:适量,捣敷。内服:煎汤,3-9g。

注意事项

多作外用,内服宜慎。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鸭脚板草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5 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