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,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医疗价值。本文将介绍“杨梅皮”的别名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,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独特之处。
名称
杨梅皮
类别
药材
别名
杨梅皮、杨梅树皮
出处
《纲目》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
来源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图片

药性
温、无毒
味道
辛、苦、涩
归经
胃、肝
功效
止血、止痛、止泻痢、退目翳、行气活血、解毒消肿
应用举例
①治休息痢、泄泻日久不止:杨梅树皮五至七钱。水煎,分作三次,每次加白糖三钱调服,一日一剂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②治菌痢:鲜杨梅树皮、叶共一两,鲜南天竹五钱,橘子皮一钱半。将上药切碎,共放入砂锅内,加水400毫升,煎至200毫升,滤取药液,在药渣中再加水300毫升,煎至100毫升,合并两次药液为一日量。每次服100毫升,每天服三次。亦可将一日量浓缩为60毫升,每次服20毫升。(《全展选编·传染病》)
③治跌打扭伤肿痛:杨梅树皮二两,百两金一两,烧酒一斤,同浸十天备用。用时以酒搽擦伤处。
④治眼生星翳:㈠杨梅树皮二至四两。水煎,去滓,放面盆内,熏患眼,一日一次。㈡杨梅树皮适量。洗净切碎,加食盐少许,捣烂,做成如铜钱大的小讲,敷于手腕动脉处,约经一小时取下。
⑤治齿痛:杨梅树皮(或根)五至七钱。加清水煎汁,去渣,以汁煮两个鸭蛋,及至蛋熟,先食蛋,后饮汁。(③方以下出《扛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⑥治臁疮:杨梅树皮三两。捣烂煮水洗。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。
⑦治砒中毒,心腹绞痛,欲吐不吐,面青肢冷:杨梅树皮煎汤二、三碗,服之。(《易简方》)
用法
内服:煎汤,5~7钱;浸酒或入丸剂。外用: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。 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,或入丸散。外用:适量,煎汤熏洗;或涑口;或研末调敷;或吹鼻。
注意事项
《泉州本草》:"孕妇忌服。" 《泉州本草》:孕妇忌服。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杨梅皮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2 如有侵权,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。
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。
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