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梅皮

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,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医疗价值。本文将介绍“杨梅皮”的别名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,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独特之处。

名称

杨梅皮

类别

药材

别名

杨梅皮、杨梅树皮

出处

《纲目》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

来源
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
图片

中药材杨梅皮图片

药性

温、无毒

味道

辛、苦、涩

归经

胃、肝

功效

止血、止痛、止泻痢、退目翳、行气活血、解毒消肿

应用举例

①治休息痢、泄泻日久不止:杨梅树皮五至七钱。水煎,分作三次,每次加白糖三钱调服,一日一剂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
②治菌痢:鲜杨梅树皮、叶共一两,鲜南天竹五钱,橘子皮一钱半。将上药切碎,共放入砂锅内,加水400毫升,煎至200毫升,滤取药液,在药渣中再加水300毫升,煎至100毫升,合并两次药液为一日量。每次服100毫升,每天服三次。亦可将一日量浓缩为60毫升,每次服20毫升。(《全展选编·传染病》)

③治跌打扭伤肿痛:杨梅树皮二两,百两金一两,烧酒一斤,同浸十天备用。用时以酒搽擦伤处。

④治眼生星翳:㈠杨梅树皮二至四两。水煎,去滓,放面盆内,熏患眼,一日一次。㈡杨梅树皮适量。洗净切碎,加食盐少许,捣烂,做成如铜钱大的小讲,敷于手腕动脉处,约经一小时取下。

⑤治齿痛:杨梅树皮(或根)五至七钱。加清水煎汁,去渣,以汁煮两个鸭蛋,及至蛋熟,先食蛋,后饮汁。(③方以下出《扛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
⑥治臁疮:杨梅树皮三两。捣烂煮水洗。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。

⑦治砒中毒,心腹绞痛,欲吐不吐,面青肢冷:杨梅树皮煎汤二、三碗,服之。(《易简方》)

用法

内服:煎汤,5~7钱;浸酒或入丸剂。外用: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。 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,或入丸散。外用:适量,煎汤熏洗;或涑口;或研末调敷;或吹鼻。

注意事项

《泉州本草》:"孕妇忌服。" 《泉州本草》:孕妇忌服。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杨梅皮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9 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