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宝贵资源,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医疗效果备受推崇。本文将介绍“鸭肶胵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炮制方法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,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中药材的奥秘。
名称
鸭肶胵
类别
药材
别名
鸭肫内皮、鸭肫皮、鸭内金、鸭肶胵、鸭内金、鸭肫衣
出处
《纲目》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性状
干燥砂囊内壁,呈类圆形盘片状,如鸡内金而较厚,表面呈黑绿色或紫黑色,稍有皱纹。质松,断面角质。气腥,味微苦。 性状鉴别,本品呈碟形片状或破碎,厚约1.5mm,外表面暗绿色或黄棕色,内表面黄白色,皱纹粗且少,近边缘有沟纹。质硬,断面角质。气腥,味微苦。
图片
炮制
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筛去灰屑。
药性
平
味道
甘
归经
胃、脾
功效
化积、消食
应用举例
①治诸骨鲠:鸭肫衣炙研,水服一钱,取其消导。(《纲目》)
②治噎膈翻胃:鸭肫衣数十个。晒干微炒,为末,每早烧酒送下六分,频服。(《经验广集》鸭肫散)
用法
内服:研末,0.5~1钱。 内服:煎服,3-6g;研末,1.5-3g。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鸭肶胵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© 版权声明
1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。
2 如有侵权,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。
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。
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2 如有侵权,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。
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。
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