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苋

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促进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。本文将介绍“野苋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,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中医药学的精髓所在。

名称

野苋

类别

食材

别名

细苋、白苋、野苋、光苋菜、野苋菜

出处

《滇南本草》 出自《滇南本草》

来源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
性状

性状鉴别(1)凹头苋主根较直。茎长10-30cm,基部分枝,淡绿色至暗紫色。叶片皱缩,展平后卵形或菱状卵形,长1.5-4.5cm,宽1-3cm,朱端凹缺,有1芒尖,或不显,基部阔楔形;叶柄与叶片近等长。稳状花序。胞果扁卵形,不裂,近平滑。气微,味淡。

(2)反枝昆 主根较直。茎长20-80cm,稍具钝棱,被短柔毛。叶片皱缩,展平后菱状卵形或椭圆形,长5-12cm,宽2-5cm,先端微凸,具小凸尖,两面和边缘有柔毛;叶柄长1.5-5.5cm。圆锥花序。胞果扁卵形,盖裂。气徽,味淡。

图片

中药材野苋图片

药性

味道

甘、咸

归经

小肠、大肠

功效

利尿、清热解毒、收敛、止痛、解热、下气、明目、清热利湿

应用举例

①治痢疾:鲜野苋根一至二两,水煎服。

②治肝热目赤:野苋种子一两,水煎服。

③治乳痈:鲜野苋根一至二两,鸭蛋一个,水煎服;另用鲜野苋叶和冷饭捣烂外敷。

④治痔疮肿痛:鲜野苋根一至二两,猪大肠一段,水煎,饭前服。

⑤治蛇头疔:鲜野苋叶和食盐捣烂敷患处。

⑥治毒蛇咬伤:鲜野苋全草一至二两,捣烂绞汁服;或鲜全草一两,杨梅鲜树皮三钱,水煎调泻盐三钱服。(选方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

用法

1~2两。 内服:煎汤,0.5~4两。外用:捣敷。 内服:煎汤,9-30g;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野苋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8 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