粘榔根

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促进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。本文将介绍“粘榔根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,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中医药学的精髓所在。

名称

粘榔根

类别

药材

别名

粘榔根、啜脓羔、地清散、脓见消、咄脓膏、啜脓膏、石茹、田薯、拔脓膏、生肉药、糯米藤、水麻秧、地消散、喂脓膏、石薯、山参、糯米草山三茄、生肉药、雾水葛

出处

《生草药性备要》 出自《生草药性备要》

来源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
性状

干燥带根全草,根系细小,主茎短,分枝披散,疏被毛,红棕色。叶膜质而脆,易碎,叶柄纤细。气微,味淡。 性状鉴别 干燥带根全草,根系细小,主茎短,分枝较多,疏被毛,红棕色。叶膜质而脆,易碎,叶柄纤细。气微,味淡。

图片

中药材粘榔根图片

药性

寒、平

味道

淡、苦、酸

功效

排脓、消肿、凉血、去湿、解毒、清热解毒、清热利湿、利水通淋、解毒消肿、解毒排脓

应用举例

①尿路感染,肠炎,痢疾,疖肿,乳痈:雾水葛鲜品一至二两或干品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②治外伤骨折(复位,固定后),痈疮:雾水葛鲜叶捣敷患处,或用于粉调酒包敷患处。(《文山中草药》)

③治硬皮病:雾水葛叶,葫芦茶叶,和食盐捣烂外敷;并用雾水葛茎和葫芦茶煎水洗擦。(《全展选编·皮肤科》)

用法

0.5~1两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 外用:捣敷或捣汁含漱。内服:煎汤,0.5~1两(鲜者1~2两)。 内服:煎汤,15-30g。鲜品加倍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捣汁含漱。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粘榔根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6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