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脘

穴位的选择和操作技巧,是中医师的重要技能,也是中医文化的精髓之一。本文主要介绍人体穴位中脘穴的归属分类、操作方法、有哪些功效、解剖、具体位置图解和古代文献等相关知识。

穴位名称

中脘

穴位别名

胃募穴;八会穴(腑会);任脉、手太阳经、手少阳经、足阳明经交会穴

穴位编码

CV12

穴位分类

任脉

操作

直刺1~1.5寸。

主治

胃痛,腹胀,腹中积聚,泄泻,便秘,呕吐,食欲不振,呕吐,黄疸。

解剖

皮肤→皮下组织→腹白线→腹横筋膜→腹膜外脂肪→壁腹膜。浅层主要布有第8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。深层主要有第8胸神经前支的分支。

穴位定位

脐中上4寸,前正中线上。

取法:剑胸结合与脐中连线的中点处。

中脘穴位置图解

古代文献

《甲乙经》:“中脘,一名太仓,胃募也,在上脘下一寸,居心蔽骨与脐之中,手太阳少阳、足阳明所生,任脉之会,刺入三分,灸七壮。”

《行针指要歌》:“或针痰,先针中脘、三里间。或针吐,中脘、气海、膻中补。”

《医宗金鉴·刺灸心法要诀》:“上脘奔豚与伏梁,中脘主治脾胃伤,兼治脾痛疟痰晕,痞满翻胃尽安康。”

出处

沈雪勇.经络腧穴学[M]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6.8

以上内容就是人体穴位-中脘穴的穴位图解及功效相关知识,相信大家已经对其有了基本的了解,本文内容摘自《经络腧穴学》,如有记录不全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8分享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