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医疗价值。本文将介绍“猪耳”的别名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,带大家领略中药材的博大魅力。
名称
猪耳
类别
药材
别名
卷耳、葹、苓耳、地葵、枱耳、白胡荽、常枱、爵耳、耳珰草、常思、常思菜、羊负来、只刺、进贤菜、道人头、喝起草、佛耳、缣丝草、野缣丝、野茄、猪耳、痴头婆、虱麻头、粘粘葵、白痴头婆、胡葈、枲耳、常枲、刺儿颗、假矮瓜、白猪母络、疔疮草、野紫菜、野落苏、狗耳朵草、苍子棵、青棘子、菜耳、苍耳
出处
《千金·食治》 出自《千金·食治》。
《本草纲目》:苍耳药久服去风热有效。最忌猪肉及风邪,犯之则遍身发出赤丹。
来源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图片
药性
小毒、微寒
味道
辛、苦、涩、甘
归经
肝、肺、脾
功效
散热、祛风、解毒、除湿、活血、明目、解毒杀虫
应用举例
①治妇人血风攻脑,头旋闷绝,忽死倒地,不知人事:喝起草嫩心,阴干为末,如常酒服一大钱。(《斗门方》)
②治中风伤寒头痛,又疗疔肿困重:生捣苍耳根叶,和小儿尿绞取汁,冷撮一升,日三度,(《食疗本草》)
③治中风,头痛,湿痹,四肢拘挛痛:苍耳嫩苗叶一斤,酥一两。先煮苍耳三、五沸,漉出,用豉一合,水二大盏半,煎豉取汁一盏半,入苍耳及五味,调和作羹,入酥食之。(《圣惠方》苍耳叶羹)
④治赤白下痢:苍耳草不拘多少,洗净,以水煮烂,去滓,入蜜,用武火熬成膏。每服一、二匙,白汤下。(《医方摘元》)
⑤治目上星翳:鲜苍耳草,捣烂涂膏药上贴太阳穴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⑥治大风及诸风疾:苍耳不以多少,碾为细末,用大风(子)油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,用荆芥茶送下,不拘时候服。(《履巉岩本草》)
⑦治癞:嫩苍耳、荷叶各等分。为末,每服二钱,温酒调下。(《袖珍方》)
⑧治疔肿,出根:苍耳烧作灰,和腊月猪脂封之。(《本草拾遗》)
⑨治热毒攻手足,赤肿焮热,疼痛欲脱:苍耳草绞取汁以渍之。(《千金方))
⑩治中耳炎:鲜苍耳全草五钱(干的三钱)。冲开水半碗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⑾治疥疮痔漏:苍耳全草煎汤熏洗。(《闽东本草》)
⑿治风疹和遍身湿痒:苍耳全草煎汤外洗。(《闽东本草》)
⒀治赤白汗斑:苍耳嫩叶尖和膏盐擂烂。五、六月间擦之,五、七次。(《摘元方》)
⒁治花蜘蛛毒咬人:野缣丝,捣汁一盏服,仍以渣敷之。(《摘元方》)
⒂治虫咬性皮炎:鲜苍耳茎叶、白矾、明雄各适量。共捣成膏,外敷螫咬处,固定。(内蒙古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用法
内服:煎汤,2~4钱;捣汁、熬膏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捣敷、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水洗。 内服:煎汤,6-12g,大剂量30-60g;或捣汁;或熬膏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烧存性研末调敷;或煎水洗;或熬膏敷。
注意事项
①《千金·食治》:"不可共猪肉食。"
②《唐本草》:"忌米泔。"
③《本草从新》:"散气耗血,虚人勿服。" 1.《千金·食治》:不可共猪肉食。
2.《唐本草》:忌米泔。
3.《本草从新》:散气耗血,虚人勿服。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猪耳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2 如有侵权,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。
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。
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