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是中医药学中的瑰宝,其博大精深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药用价值深受人们的推崇。本文将介绍“紫花草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,助大家深入了解中医药学的魅力所在。
名称
紫花草
类别
药材
别名
鬼香油、小鱼仙草、香茹草、野荆芥、痱子草、土荆芥、野香茹、热痱草、香草、野芥菜、白鹤草、天香油、五香草、土茵陈、紫花草、紫花草、石荠苎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 出自1.《本草拾遗》:荠苎生石上者名石荠苎,紫花细叶,高一、二尺。
2.汪连仕《采药书》:鬼香油,细叶者名天香油。连根叶捣汁,其味如香油,故名。
3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石荠苎,方茎对节,正似水苏,高仅尺余,叶大如指甲,有小毛,滇南呼为小鱼仙草
来源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性状
性状鉴别 茎呈方柱形,多分枝,长20-60cm,表面有下曲的柔毛。叶多皱缩,展闰后呈卵形或长椭圆形,长1-4cm,宽0.8-2cm,边缘有浅锯齿,叶面近无毛面具黄褐色腺点。可见轮伞花序组成的顶生的假总状花序,花多脱落,花萼宿存。小坚果类球形,表皮黄褐色,有网状凸起的皱纹。气清香浓郁,味辛、凉。
显微鉴别 茎表面观:表皮细胞类长方形,稍现层纹,有1-3(-5)细胞的非腺毛,长80-148(-200)μm,基部直径16-32μm,壁上有疣状状突起:尚有少数单细胞头的小遥毛。
叶表面观: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,有角质层纹理;单细胞非腺毛长24-28μm,短圆锥形。上、下表面叶脉上约有1-4细胞的非腺毛,长45-300μm,外壁有疣状突起;另有单细胞头小腺毛及多细胞关腺鳞,下表面遥鳞很多。
图片
药性
凉、无毒
味道
辛、苦
功效
解毒、清暑、消肿、祛风、止血、除湿、止痒、散瘀、痈肿、解表、祛风湿、润肌肤、疏风解表
应用举例
①治受暑发高烧:石荠苎、苦蒿、水灯心。煎水加白糖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②治感冒,中暑:石荠苎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③治风疹,感冒:石荠苎全草三至五钱,白菊花三至五朵。酌冲开水炖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④治冬瓜痈,附骨疽:鬼香油加甘草一钱,入酱板盐花,捣罨有效。(汪连仕《采药书》)
⑤治痈疽(在未成脓阶段):石荠苎叶,加红糖半两。共捣烂,遍贴患处,日换一至二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⑥治湿疹瘙痒、脚癣:石荠苎全草一握。煎汤浴洗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⑦治痱子:鲜石荠苎二斤,煎汤外洗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⑧治热痱:石荠苧鲜叶搓揉,搽擦。(《浙江中医杂志》9(6):47,1966)
⑨治疟疾:紫花草捻烂塞鼻孔,并煎汤于疟发前洗脸。(《江苏药材志》)
⑩治蜈蚣咬伤:石荠苧鲜叶擦患处。或烧存性研末加麻油调敷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用法
内服:煎汤,1.5~3钱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 内服:煎汤,4.5-15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捣敷;或烧存性;研末调敷。
注意事项
《广西中药志》:"表虚者忌用。" 《广西中药志》:表虚者忌用。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紫花草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2 如有侵权,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。
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。
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